指数基金定投,医药行业2023年两个投资机会梳理

聚富理财 157 0

薇:teng66585

创新中药

1/4、医药板块


从上期起,我将不定期地分析一些适合指数基金投资的重点行业,包括主要投资逻辑、今年的投资主线,以及投资的特点,第二个行业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医药。


医药是一个A股中最大最复杂的板块,我把它按A股常见的行业属性分为三大类别,12个板块:


科技创新属性较强的:创新药、医疗器械高端耗材及设备、CXO、仪器试剂

消费属性较强的:仿制药、中药、OTC药、医院、药房、血制品、疫苗

周期属性较强的:原料药、制药设备


这三大属性对应不同的风格,既有价值又有成长,既有消费又有科技,既有与CPI相关的又有与PPI相关的板块,这就导致医药每年都有行情,行情又分布在不同的板块。比如2017年以前,先是消费属性的仿制药、医院、药房的行情,到了2019年开始,科技风格占上风,创新药和创新医疗设备器械板块一枝独秀,创新药又带动了CXO,CXO又带动了生命科学上游的仪器试剂……


所以,投资医药股,不能把医药股看成一个整体,而是要紧跟着当前医药板块年度最强的投资逻辑,比如今年的医药股有两条主线,创新药和中药,今天重点分析一下这两个板块的投资逻辑:


2/4、创新药


创新药可分为研发型公司和平台型公司,前者业务以研发为主,销售要和后者合作,而后者是从研发平台到销售平台的完整产业链。比如恒生医药ETF(159892)中的信达生物就属于前者,石药集团就属于后者,他们之间也有合作关系。


创新药股票投资属于非常专业领域的投资,大部分投资者可能连产品名字都读不下来,更不用说去理解产品和业务了。


更难的是,创新药公司的研究方法也很奇怪,行业具有“高投入、高回报”的属性,因此盈利模型和估值对宏观因素的波动较为敏感,导致景气度、竞争格局和供需关系一类的指标对股价的影响较小,很多创新药公司的实际收入非常低,甚至有一些公司就没有收入,常年利润为负,靠融资维持现金流,其市值大部分源自研发管线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。


由于没有收入,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不存在景气度的问题。那么影响市值的就是两个因素:


一个是研发管线的进度,所有在研产品都是按进度给市值,另一个就是利率和市场的风险偏好,因为后者影响融资规模、折现率和WACC,这就是创新药的基本估值方法。


研发管线的进度,每一家公司都不一样,所以一轮创新药,领涨的公司都是阶段性的领涨,但是利率的因素和风险偏好的因素对所有创新药都是一样的。目前美联储的利率预期见顶,融资预期恢复,加下疫情管控放下后,医疗机构整体总诊疗人次明显修复,基本医保参保人员住院率回升,创新药下游的销售场景也开始预期恢复,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也开始回升,这也是看好今年创新药出现整体贝塔行情的原因。


3/4、中药


中药是过去几年被严重杀估值的行业,我记得在17年的时候,中药OTC龙头,像济川,普遍是在三四十倍的估值,然后杀估值,从18年一直杀到22年,杀到10倍,整个中药除了一个片仔癀被当成中药茅去炒,其他的都很惨。


实际这些中药企业只是增速放缓,仍然是增长的,杀估值源于三个不合理的预期:


第一个原因是行业过去过度发展,遭遇到一些社会信任问题和行业监管问题,导致很长时间没有中药新药出来,失去了源头活水,加上疫情的冲击,药店和依靠院内开方的药,业绩同时受损。


第二个原因是政策不支持,虽然这几年高层对中药这种传统文化是支持的,属于文化自信的范畴,但在具体的医院管理端、医保端,对于中药使用都有诸多限制,让投资者失去了对未来的预期,提前杀估值。


第三个原因是资金结构的问题,由于医药大部分板块都有比较强的创新属性,但中药这几年没有创新,导致研究员不推,基金经理不关注,造成了中药这个板块有一点爹不亲娘不爱的感觉。


三个原因加起来造成了中药板块的整体估值过度下杀,这也是为中药正在进行的行情创造了估值基础。


去年开始,整个中药的投资逻辑都发生了明显变化。


先从政策层面开始,由于高层的多次力挺表态,加上在当前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,中药又是能够自主可控的方向,在中药材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具有自主定价和价格传导能力,从去年开始,行业主管部门和医保端都开始改变对中药的态度。


中药大多是国企,低估值标的又属于中特估板块的一部分。


再从基本面来看,中药未来最大的利好是新版基药目录扩大中成药品种,这是政策态度的试金石。从目前的政策表态来看,概率很高,最大的悬念就是时间。


从创新角度来看,近几年也有很多中药企业不断推出创新药,一些创新中药企业中很可能会诞生未来的中药新龙头。


最后从资金筹码的角度来看,消费升级的大逻辑遇到了障碍,很多投消费的资金都在寻找新的方向,前期少量资金进入游戏,就把这个小板块打成今年涨幅第一的行业,而中药板块的市值比游戏大很多,能够容纳的消费行业资金也更多。


4/4、投资建议


一波大的产业趋势行情,往往分为估值修复、业绩增长和估值泡沫三个阶段,这三个阶段加起来,才会形成一个指数翻倍、龙头三倍、黑马十倍的大行情。


这样的行情并不容易,要集齐三颗龙珠,第一个要有估值洼地,第二个要有产业趋势,第三个要有业绩兑现的持续性,当然,只要具备一两个条件,至少就有了投资价值。


对于一般的散户而言,医药股的投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,以创新药为例,它们的研发管线很难搞清楚,单买一个票其实还是有负阿尔法风险的,比较好的方法,要么就是打包买几个,或者直接买医药ETF。


之前也介绍过不少医药ETF,今天再介绍一个港股医药ETF,之所以选择港股,主要是因为港股的估值较低,一旦行情来了,弹性更佳,而且,港股的医疗保健行业有一些A股没有的稀缺且优质的子行业,如生物科技、创新器械、互联网医疗、辅助生殖、牙齿矫正等。


比如上面提到的恒生医药ETF(159892)【联接基金(A类:016970 ;C类:016971)】,主要投向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及其产业链公司。

指数基金定投,医药行业2023年两个投资机会梳理


前十大持仓中,百济神州、信达生物是纯粹的创新药,石药集团、中国生物制药是创新药平台型企业,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属于上游的CXO行业,京东健康、阿里健康是终端的网上药店,国药控股是医药流通服务商、中特估板块,威高股份是综合医疗器械平台。


港股经过去年年底的估值修复行情,普涨阶段已经结束,前期又出现了一波深幅回调,砸出了今年的买点,现在的性价比比较高。


当然,任何板块都是有缺陷的,创新药和中药板块也面临着医药板块共同的敌人——集采,有一种看法说中药的国采相对温和,创新药谈判会鼓励真正的具备创新能力的品种,这就只能留时间去验证了。


标签: 中药 板块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